- 深圳A股上市公司预报年报出炉:超六成公司预喜 新能源产业表现抢眼 Wind数据显示,A股共有405家深圳上市公司,截至2月2日,共有23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警,60.6%的公司预喜,其中69家预增(包含预增、略增),2家续盈,90家亏损(包含首亏、续亏),22家扭亏为盈。...
- 沪指探底回升收跌0.68% 北向资金净卖出42.46亿元 沪指探底回升收跌0.68% 北向资金净卖出42.46亿元,2月3日,上证指数下探回升收盘报3263.41点,下跌0.68%;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63%和0.85%。...
- 3日北向资金净卖出42.46亿元 终结连续17日净买入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今日风向转换,盘中呈单边流出走势,盘中一度净卖出超60亿元,尾盘略有回流,全天净卖出42.46亿元,终结连续17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全天单边净卖出43.32亿元,深股通尾盘回流,日内净买入0.86亿元。...
- 理士国际尾盘持续上涨 股价创10年半来新高 理士国际(00842.HK)午后涨超8%,截至发稿时,其股价涨7.18%,报2.24港元,创逾10年半以来新高。...
- A股三大指数午后跌幅收窄,北向资金净流出逾42亿元 A股2月3日集体低开之后,早盘低开低走,沪指在午市收盘前更是完整回补了1月20日向上的跳空缺口,三大指数均一度跌超1%。午后两市震荡回升,跌幅收窄,北向资金净流出额大幅减少,但沪指还是失守5日线。...
提前终止减持 承诺未来一段时间不减持!为提振信心 这些公司控股股东出手
【提前终止减持 承诺未来一段时间不减持!为提振信心 这些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出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约280家上市公司相关股东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从公告披露来看,绝大多数公司放弃减持的原因主要是认可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在这其中,控股股东提前终止减持的案例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终止减持计划的同时,宣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推出减持计划,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以及高管的减持操作,往往会对公司股价造成一定压力。
不过,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约280家上市公司相关股东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从公告披露来看,绝大多数公司放弃减持的原因主要是认可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在这其中,控股股东提前终止减持的案例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终止减持计划的同时,宣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推出减持计划,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提前终止减持”频现
“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对公司价值遭遇低估的不认可或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此前曾披露过减持计划,那么在合适时点选择提前终止,会起到提升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有市场人士分析称。
11月以来,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对此前宣布的减持计划改变了主意。“基于目前二级市场形势及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是提前终止减持的主要理由。
11月3日晚,江山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南通产控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公告显示,该次减持计划系今年5月底披露,南通产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南通投资原本计划减持不超过5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公告显示,在本次减持计划中,南通产控、南通投资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2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
至于提前终止原因,公司表示“系经大股东综合考虑”。但查看公司股价表现不难判断,此番终止主要是为了提振信心。简单计算,自该份减持计划披露以来,公司股价的区间跌幅已超过20%。
与之类似,基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结合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市场情况以及公司股价等因素综合考虑,新天然气控股股东、实控人明再远于11月1日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或是这一动作得到了市场认可,公司股价自11月1日以来的涨幅接近10%。
承诺特定期间“不减持”
对于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有公司股东在“刹车”的同时,还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减持。
根据9月2日的减持计划通知,复星医药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A股。而一个多月后,复星医药披露,复星高科技决定于10月24日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承诺自2022年10月24日起的一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前述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复星系股价整体表现不佳,此番提前终止减持也被外界视为给市场的一颗定心丸。
相比复星医药,富临精工实控人的“回心转意”更为迅速。公司9月9日公告称,实控人安治富计划减持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2438.37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一周后,公司宣布实控人提前终止该减持计划,并称“在2022年9月16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间,安治富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减持所持有的富临精工的任一股份。”
不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在提前终止原减持计划后,又启动了新一轮减持。
11月4日晚,全通教育公告称,基于自身资金计划,公司实控人陈炽昌和林小雅夫妇决定调整减持安排,决定提前终止2022年4月29日披露的减持计划,并启动新的减持计划。
某券商投顾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控股股东、实控人而言,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减持,都会引发投资者的负面情绪。但从过往案例来看,选择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更多是对消极情绪的短期安抚,并不意味着减持不再发生。对投资者而言,更多还是要关注公司核心管理层在经营层面所下的功夫。
“一股未减”即提前终止
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尽管早已明确了减持计划,但在减持期限内未实施减持动作即提前终止。
今年8月底,景旺电子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景鸿永泰及其一致行动人智创投资的减持计划。截至11月1日,景鸿永泰、智创投资在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间未减持公司股份。与此同时,基于对目前市场形势及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景鸿永泰、智创投资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
“对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来说,其所披露的减持方案最终能否实施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在相关股东披露的减持期间内,如果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未达到减持价位,或者短期内较难寻觅接盘方,亦或是减持期限内已筹到相关资金等都会影响减持实施。”一家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